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三个主流人工智能看待中美关税战对谁的影响更大

| 人围观 |

飞儿飞2025-04-14 17:36:40

昨天对美关税加到125%后,同时宣布基于目前的关税,所有的美国商品在事实上已经没有进口的必要,之后美国就算再加码也将不予回应。
理论上看本轮关税战基本也就这样了。
美国那边停止进口中国商品,短期很可能产生商品缺口,接下来我们做转口贸易向美国继续输出商品,越南那边又开始加大转口贸易的协查。
我就好奇的搜了下目前中美两国三大主流人工智能平台,分别是deepseek、Chat GPT还有马叔的Grok。

结果如下,各说各的好,果然人工智能也是有偏向性的。
【之前常用的图床基本都打不开了纳闷,只有全文复制了】
一deepseek!
中美关税战是一场复杂的长期博弈,双方均承受了显着压力,但承受的领域和形式不同。从经济韧性、政策调整空间和社会稳定性等维度综合评估,美国可能比中国更早显现出“撑不住”的迹象,但这一结论需要结合具体时间节点和衡量标准来分析。以下是关键因素拆解:
1.经济结构差异:中国抗压能力更强
贸易依存度: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已从2006年的7%降至2023年的约3%,而美国对华出口依赖度虽较低(约1%),但失去中国供应链导致的通胀压力更直接冲击普通消费者。
产业链完整性: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可通过内循环和新兴市场替代部分损失;美国则依赖
中国中间品(如电子产品、医药原料),短期难以重构供应链。
通胀传导:美国关税成本90%由美企和消费者承担(纽约联储研究),推高CP1:中国通过贬值人民币(2019年约贬值5%)和补贴出口企业部分对冲关税。
2.政策工具对比:中国调控空间更大
货币政策:中国保持常规降准降息空间(2023年存准率仍高于8%),而美国受制于高债务(GDP的120%)和通胀,美联储加息周期加剧企业融资成本。
财政刺激:中国通过减税降费(2022年超4万亿元)和基建投资缓冲冲击;美国两党分歧导致财政刺激滞后,2024年《芯片法案》等产业补贴难以快速见效。
社会稳定性:中国政府对基层控制力强,可通过行政手段(如就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美国工会和选民对关税战的反弹(如农场破产潮)直接影响选举政治。
3.数据印证:美国代价更直观
贸易逆差:美国对华商品逆差从2018年的4192亿美元降至2022年的3829亿美元,但2023年反弹至4035亿美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供应链难以脱钩。
企业成本:美国进口商因关税多支付2308亿美元(彼得森研究所,2023),中国对美出口额在2021-
2022年仍创历史新高(因疫情需求)
政治周期:2024年美国大选前,拜登政府已部分放宽对华太阳能组件关税,反映企业游说压力;中国则通过RCEP等多元化策略降低对美依赖。
4.长期趋势:中国转向更早
技术突围:华为Mate 60系列突破7nm芯片封锁,显示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加速自主化。
新兴市场替代: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2%升至2023年的15.5%,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美国内部分化:特斯拉、苹果等巨头反对对华脱钩,华尔街与华盛顿政策分歧公开化。
结论:美国面临更紧迫的调整压力
短期内(2018-2021年),中国承受了更大的出口企业倒闭和就业压力(约200万岗位受影响):但中长期(2022年后),美国因通胀恶化、政治分裂和供应链重构成本高昂,表现出更强的不可持续性。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国内大市场消化了部分冲击,而美国在2023年后已出现关税豁免范围扩大、对华接触频繁等政策回调信号。若以“谁先让步“为标准,美国更可能因国内压力率先妥协。
二Grok 3测试版

你认为这场关税战会给中国或美国带来更大的损失吗?
回答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是一个复杂的混乱,确定谁会损失更多取决于你如何衡量“损失”以及你正在看什么时间框架。双方都受到打击,但伤害并不对称。
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美国是一个主要市场,每年吸收约 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关税,特别是如果它们像最近的举措所暗示的那样上升到100%或更多,可能会削减这种流量,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削减 50-80%。这对中国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打击,特别是在科技、纺织品和消费品方面。 中小企业可能会倒闭,失业率可能会飙升--一些估计认为,如果情况变得糟糕,失业率可能会飙升至 5-6%。此外,中国已经在与通货紧缩和房地产危机作斗争,因此这增加了压力。高盛认为,202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下降 2.4%,没有抵消。但中国有工具:人民币贬值可以缓冲出口,北京一直在向欧盟、东盟和全球南方等市场提供多样化。他们还有一个与此同时,美国对贸易的依赖性较小--出口和进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而中国的关税影响了较小的份额,美国出口额为1500亿美元,如农业和能源。更大的问题是消费者价格。关税就像税收一样,家庭每年的成本可能会上涨1900美元至3000美元,特别是电子产品、衣服和汽车。
通货膨胀已经很粘稠,这可能会将其推到3-4%以上,如果美联储收紧,就有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美国农民和汽车制造商面临着中国报复的痛苦--想想大豆和波音公司。工作机,会也可能不会涌入;自动化和更高的成本意味着制造业并非易事。但美国有影响力:其市场巨大,而中国更需要它。特朗普的赌注关税迫使让步,美国可以通过其多元化经济和美元走强来更好地吸收冲击。
短期内,中国感到更多的痛苦--其出口模式脆弱,关税咬牙切。从长远来看,如果价格飙升,盟友因全球贸易混乱而疏远,美国将面临自我伤害的风险。不过,双方都没有崩溃。中国的复原力很强,拥有国家控制的抵御风暴的系统。美国的口袋更深,但如果选民感到紧张,将面临政治热度。这是一场消耗战,双方都固执地拖着它。没有人能干净利落地获胜。
三Chat GPT
聊天 GPT >
你认为这场特额战争会给中国或美国造成更大的损失吗?
中美关税战的影响很复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两国都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对美国来说,直接影响通常包括消费品价格上涨,因为许多从中国进口的物品都要缴纳关税。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特别是在电子、服装和机械等领域。此外,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企业可能会面临生产成本的增加或中断。然而,美国可能会获得一些优势,例如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以及供应链多样化或将更多制造业带回国内的潜力。
另一方面,中国对其制造业面临更直接的打击,特别是严重依赖对美国的出口的行业。
中国经济更以出口为导向,因此失去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可能会产生更明显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将重点转移到其他市场,但它也可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外国投资减少。就谁承担更大的损失而言,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是因为它依赖出口,尽管美国仍将感受到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和市场波动方面。最终,结果可能取决于每个国家如何调整其战略--中国通过寻求新的贸易伙伴,美国通过加强国内生产或使进口来源多样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