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徐尔新:切勿自取其辱

| 人围观 |

铁掌球上漂2025-04-24 17:37:09


前些日子,一张老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照片上的画面是一群文革初期的红卫兵,面带当年特有的印记,留下的青春记忆。

文革前,虽然也讲阶级斗争,但学校里的整体风气,还是成绩好的学生最受尊敬。

我读初中时,新学期开学典礼,最重要的一项议程,就是表彰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由校长公布名单,然后一个个上台领取奖品奖状。

一千来人的学校,没有谁记得所有人的姓名,但几个优秀学生的名字却从此无人不晓。

这一切,后来都出现了颠倒。

1966年6月1日,电台播发了聂元梓等人贴出的第一张大字报,学校开始停课。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也随之贴出大字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学校领导。不久,工作组进驻学校,领导运动,吸收当时还在读高一的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等五个学生为组员,并任命刘平平为文革主任。丁东当年是初二学生,也已经感受到了高干子女的特殊地位。如果说,文革前学生中谁学习成绩好谁受尊敬,那么,文革开始后,衡量的尺度就只有家庭出身这一条了。

我所在学校大门两侧的墙上,很快也贴出了两条标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过去成绩平庸的红五类学生,顿时变得趾高气扬。

丁东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是功课很好的学生,曾经数学竞赛得过两次奖,作文还上过学校铅印的小册子。但一强调家庭出身,他一下子就感到矮了一等。他父亲是民主建国会的普通干部,母亲是31中学的实验室管理员,按成分划分算是职员,既非趾高气扬的“红五类”,也非任人训斥辱骂的“黑五类”。即便如此,他内心深处仍感到一阵压抑。可知黑五类家庭出身的子女,在当年是处于怎样的地位了。

在丁东的回忆里,附中的第一批红卫兵基本上都是高干子弟,这些人接受八一八检阅后,很快便大开武戒,把学校领导和一些有历史问题的教师打入劳改队,剃了阴阳头,说骂就骂,说打就打,校长书记们都被整得狼狈不堪。他还记得有一次看见学校的一位女书记被剃了光头,成了小尼姑的模样。而从街道上抓来的“黑五类”,更是被打得头破血流。

丁东的回忆没有提到卞校长惨死的事情。后来的当事人也回避了老校长的死因,总之是没人动手打过,让人感觉老校长是自己把自己打死的。

我读书的学校是四川内地一个小城市的中学,没有师大附中学生那样暴烈,最出格的举动是拿女校长的头发剪成了阴阳头,并勒令她跪在地上拔草。

几十年后全校同学聚会,纪念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一片欢声笑语中,没有一个同学承认对校长动过剪刀,也没有一个同学看见有人在校长头上剪过头发,就好像校长是自己把自己剪成阴阳头的。校长仍还健在,虽然垂垂老矣,但仍然耳聪目明。厚道的老人从不提及此事,也从未要求别人道歉,也没有人向她道歉。

回顾那段历史,不能不提“破四旧”。林彪在8.18集会上,号召红卫兵“大破一切封建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简称“破四旧”。此言一出,红卫兵便从学校走向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抄家行动。

《百度百科》“破四旧”条下的介绍是这么说的:“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到1966年9月底,被抄家的达32600多户。上海市仅从1966年8月23日到9月8日半个月间被抄家的达84200多户。”

我生活的小城,自然也要跟风行动。这抄家其实有个背景,学生们原本在学校读书,对社会缺乏了解,抄哪家不抄哪家根本就不清楚。于是就有街道上的积极分子跑来点水,说哪家哪户是地主,是资本家,有很多很多四旧,甚至金银财宝。红卫兵有了目标,立刻集合队伍,呼啸而出。完全没有法律观念,直接冲入某家,翻箱倒柜,甚至掘地三尺。

丁东在回忆中说:“有一天我从学校回家,正赶上一个中专学校的红卫兵来我们这片宿舍抄家。院里不知谁看我家不顺眼,唆使红卫兵闯进我家翻起来。家里人都慌了神。还好父亲的机关闻讯,赶来证明我家既不是当权派,也没有历史问题。红卫兵又把已经装了车要抄走的东西送回来。我父亲为了表示支持红卫兵革命,只好主动把一些有封资修嫌疑的东西让红卫兵拿走,其中有我姨的两件首饰,是前些时她害怕抄家,存在我们家里的。”

这幸亏有单位出面,才避免了更大损失。我居住的院子里,魏奶奶家和先家被抄,也是街道上有人点水,招来红卫兵抄家的。

抄家最疯狂的时候,竟连自己同学的家也抄。完全不顾惜同学情分,就丧心病狂到拿同学家的铺盖面子,全部撕成条状,挂蚊帐的罩杆一律拦腰折断,吃饭的筷子用菜刀一根根剖成两半……

这要怎样歹毒的性格,阴暗的心理,才想得出如此凶残的损招!

像这样的过去,绝非是光彩的历史。但凡还懂得羞耻,心存忏悔,要么刻意回避,要么心怀内疚,决然不会没心没肺地发表出来炫耀。我不知道发帖者征求过照片中哥姐们的同意没有。如果没有,你就擅自发出,而且还用了一副炫耀的口吻,自己不知羞耻倒也罢了,你叫人家情何以堪?

有些东西是不宜展示的,尤其不宜夸耀性的公开展示。作为曾经的一段经历,你可以独自回顾,或与少数几个人私下分享,感叹单纯的过去,忏悔造反的岁月。正是求知的年龄,却干着荒诞的事情。切不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都老到快要入土的黄昏,还毫无头脑的沾沾自喜,让后来人不屑一顾地骂一句“坏人变老了”。何苦来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