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去日本打工的普通人都面临这样的疑问。
日本的工资确实比国内高,刷盘子、搬砖一个月都能赚一万多,但听说那边等级森严人情冷漠,外国人干体力活会不会被看不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日本做底层工作的真实处境。
日本底层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日本,所谓“底层工作”,一般指的是需要体力劳动、重复性高且薪资相对较低的职业。常见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比如餐厅服务员、仓库理货员、工厂流水线工人、建筑工人、农田种植工等等。
这些岗位的共同特点是入职门槛低、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与国内同类工作相比,日本底层工作具有明显的“高收入、高压力、高标准化”的特征。时薪普遍在1000~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75元)之间,远高于中国一线城市水平,但工作时间长、规章制度严苛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有一个客户在日本大阪做介护,目前月收入已经达到了30万日元以上(约合1.5万人民币),需要独自应对深夜值班、换尿不湿、看护等多重任务,虽然高薪,但十分辛苦。日本社会奉行“职业无贵贱”的观念,社会舆论会普遍尊重底层劳动者。但另一方面,日本的排外思想又确实会将外国劳动力置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作为外国人,在日本想要晋升到高薪岗位还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事实。
为啥大家都怕被歧视?
这首先是中国社会自身的“职业贵贱观”投射。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体力劳动在国内长期被污名化,这种价值判断会被想要去日本打工的人不自觉地带入异国环境。
我在与客户的咨询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我本科毕业你让我去日本端盘子?”“我在国内都不愿做的工作,去国外做岂不是丢人?”之类的话。
问这些问题的人其实特别在意“面子”,内心就觉得坐办公室比干体力活高级。这种心理预设让人变得特别敏感,总担心被人看不起。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焦虑。国内关于日本底层工作的信息多来自中介宣传或新闻媒体极端案例的报道。
中介为了促成销售一般只会强调日本的收入有多高、福利有多好;而新闻媒体则会侧重于报道比如过劳死、职场欺凌等负面新闻。普通人缺少能全面看待日本工作现状的途径。
而且,“歧视”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同一份工作里,有人觉得日本人的严格要求是“职业素养”,有人则认为是“针对外国人的刁难”。
有时候文化差异也会被误读为歧视,比如日本工作中常见的“避免直接拒绝”的沟通方式,可能让中国员工困惑于“他们是不是在背后嫌弃我”。虽然日本社会确实存在看人下菜碟的风气,但相对国内这种择业非常在意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的就业市场,日本人对待所有劳动者还是很一视同仁的。
尤其是当下日本社会存在严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很多工作日本人根本不愿意去干,全靠外国劳动者来填补空缺。正是有大量在日本从事底层工作的外国劳动者,才维持了日本社会的正常运行。
国内难道就不歧视了?说实话,国内的职场歧视更赤裸裸。
35岁以上的找工作难,女性面试必问婚育情况,没本科学历连工厂都进不去。至少在日本,日本人表面上还会装装样子,劳动保障非常健全,不会出现随意克扣工资、不给加班费等情况。
抖音上有一个在日本的东北大哥,他说在国内工地干活,包工头动不动就骂娘,工资说扣就扣。来日本后虽然也累,但至少每个月工资准时到账,受了欺负还能找劳动局投诉。用东北大哥的话说,“小日本虚伪归虚伪,但该给的钱一分不少。

”所以想去日本打工的朋友要记住这几条:
1、找正规中介,别信那些“三年赚50万”的鬼话。和公司签合同时,条款要逐条看清楚。
2、把日语练好,最好能学到N3。不管你之后想不想长期留在日本,至少给自己留条出路。
3、心态要稳,别把日本人的客套当真心,也别把他们的冷淡当歧视。记住你是去赚钱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说了这么多,那日本到底值不值得去呢?这事儿还是得看人。如果你身强力壮、能吃苦,就想短期内多攒点钱,那日本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但要是觉得去了就能发财,就能跨越阶级,那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我在看到过一个在日打工的博主说过一句话,“在日本这边累是累,但省着点花,3年能存20万。回国盖房子的本钱就有了。”说到底,出国打工就像围城,外面的人看着光鲜,里面的人冷暖自知。关键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能不能吃这个苦。
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管是国内还是日本,钱都不是那么好赚的。(完)
此贴由lemon1731重新编辑:2025-04-24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