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工作,最让人担心的突发状况,就是在工作中受伤。
由于语言不通和对日本劳动法的不熟悉,很多人在遭遇工伤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更令人焦虑的是,有些日本企业可能还会找借口,拒绝申报工伤保险,甚至以员工无法工作为由停缴医疗保险,导致后续就医无法报销,面临高额的医疗费。
如果你有此顾虑,请看完这篇文章。我会告诉你,在日本遇到工伤时的应对方法,比如,医保停缴该怎么办?如何报销?等,帮助大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
在日本,工作中受伤或患上职业病被统称为“労灾”(劳动灾害),受到《劳动基准法》和《工伤保险法》的严格保护。认定工伤,是后续一切补偿的基础。
因此第一步必须明确,你的受伤或者患病是否属于工伤范畴。
比较典型的工伤包括:
(1)在工作场地内发生的意外伤害。比如,操作机器受伤、建筑工地跌落等。
(2)通勤途中受伤。比如,上下班路上,遭遇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
(3)因重复性工作或工作压力导致的疾病。
只要你持有日本合法的工作类签证,都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一旦发生工伤,需要保持冷静,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及时向上司报告事故情况,并要求公司协助申报“労灾保険”(工伤保险)。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在知悉工伤后的7个工作日内,向劳动基准监督署提交正式的劳动灾害报告书。如果遇到公司推诿或拖延的情况,劳动者有权自行前往劳动基准监督署申请认定。一旦“労灾保険”认定成功,因此产生的治疗费以及后续劳动补偿,就有着落了

如何就医
只要被正式认定为工伤,所有合理医疗支出都将由工伤保险全额承担。就诊时,只需出示《劳灾保险指定医疗机构申请书》,就可以免除现场支付医疗费。
如果因特殊情况已经自行垫付,后续也可以向劳动基准监督署申请报销。被正式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者可以享受全面的法定待遇保障。
比如
(1)医疗补偿,包括治疗费、住院费、康复费用、往返医院的交通费等。
(2)停工补偿,从停工的第4天开始,劳动者可以领取相当于平均工资80%的补偿金,最长可领取18个月。如果治疗后遗留残疾,还可根据伤残等级获得相应补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日本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员工工伤治疗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便合同到期也必须自动延至医疗期结束。企业不给认定工伤怎么办?这个问题非常严峻。
最近,在日本做研修的张同学向我咨询,他在工作期间手臂受伤,无法继续工作。但,企业不认为他在工作中的受伤为工伤,并要求张同学回国修养,拒绝在日本为他申请工伤保险。另外,张同学竟然发现,日本企业擅自停缴了自己的健康保险,导致自己后续在日就医无法使用医保报销,被迫承担高额的医疗费。需要明确的一点,张同学所在企业的行为,必然是不合法的。张同学因为自己日语不好,对日本劳动法也不熟悉,无法与日本企业针对自己受伤是否构成工伤进行辩诉,在交涉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性,导致后续一系列事件发生。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正式的雇佣关系仍然存在,公司就无权停止为员工缴纳健康保险、厚生年金等法定社保。即便员工因伤暂时无法工作,只要没有被正式解雇,公司就必须继续履行缴纳义务。
像张同学所在企业这种以各种理由拒绝配合申报工伤的情况,劳动者可以收集证据自己向劳动基准署申请工伤保险。所需材料包括,详细的事故说明、医疗诊断证明、出勤记录等。只要你提交的证据链完整,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公司会被责令补缴所有社保费用。如果像张同学这样既没有工伤保险,医保又被违规停缴的情况下,在此期间产生的医疗费原则上无法立刻报销,但可以通过补缴健康保险保费、申请医疗费减免等方式进行补救。
在去区役所补缴了健康保险后,过去产生的全额医疗费用是可以当场申请报销70%的。张同学一个人在日本,身体受伤、语言不通,即使我将如何维权的流程告诉他,他也很难按照我说的步骤去维权。目前,张同学接受了建议,还在和公司辩诉,但他已经预定不久后回国,在此期间维权能否有结果还不得而知。

预防,永远胜于补救。
希望每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都要做好防范措施,入职时务必确认公司已为自己办理各项法定保险。平时注意保存工资单、出勤记录等重要文件。认真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提前记下劳动基准监督署和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不幸遭遇工伤,请务必记住几个关键原则。
(1)第一时间报告事故
(2)完整保存各项证据
(3)坚决拒绝任何不合法的私下和解
(4)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日本的劳动保护法律对本国劳动者和外国劳动者一视同仁,只要依法主张,你的合法权益一定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