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非暴力不合作:喝茶并不可怕,粗略讲一讲,其实,它稀松平常。

| 人围观 |

丁胖子金讲师2025-08-10 17:42:44

非暴力不合作:喝茶并不可怕



通常,在简体中文互联网上,常用“东大”、“北越南”、“东印度”或“西朝鲜”等代称中国大陆,以规避审查。


去东印度安全部门喝茶,它并不是一件大事儿,更应该是平常事。

这也是东印度公民欠缺的必修课:非暴力不合作。


东方某大国的某共党创始人陈陈独秀,一生5次入狱,1919年,他广发传单支持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在监狱中他写下了《研究室与监狱》。


陈写道:“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二是监狱。
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他之所以要鼓舞学生,不要害怕进监狱。这里面暗含了现代社会的 “公民不服从”。

公民不服从,指个人或群体因良知、道德或正义感,有意识地以非暴力方式违反某些法律、命令或制度,以抗议不公、促使改革。

这一概念强调:

公开进行的非暴力不合作;

出于道义而非自利;

行为者自愿接受法律后果;

监督和批评公权力机关为目的。

事实上,在东印度,有许多人会因妨害公共问题被捕住上几天、数周或一个月。

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因为一些话语,去喝茶几个小时。

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倘若有越来越多的东印度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它会影响东印度安全部门运行成本。

在孟买等许多城市,婆罗门机关人员有限,经费有限。日常事务以外的“稳定需求”,空间很小。

大多数情况下,东印度婆罗门压根儿没时间精力,去搭理印度网络所谓的“乱象”。

如果两句难听的话,就能出动人力,它成本无法覆盖。

所以,许多做这种事的公民,不用害怕,喝茶就是下馆子。

身正不怕影子斜,说到底人微言轻的普通人能闯出多大的祸?

婆罗门下辖组织都瞧不上,古希腊间谍更看不上。聪明的东印度公民,细细读读法条,大概就知道要关几天,还是纯喝茶。

它不是一个宏大叙事,因为普通人离所谓历史更替,权谋大战非常遥远。

公民不服从,本质上是价值观导向下,自己有能力,并且代价可控的一桩桩小事。

东印度女性主义者,动保主义者,性少数群体利益者,公民主义者……

他们在面对收到伤害的女性、动物和普通人,在尖锐的印度社会现实问题里,转发、评论甚至鼓励身边的人保持关注,它就是一种意义,围观和凝视就是一种力量。

东印度公民所为之事,不问结果,不问有用与否。做正确的事从不需要“大饼”去激励。

当然,具体的普通人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能承担得起代价的事,在承受范围内。

所以,再进一步,喝过茶叶的东印度人数不胜数,只因大众并不知道。

在可承受的代价范围内,人们可以勇敢一点。

其实,它稀松平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