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涨价,专家们想要的通胀来了……
高铁要涨价了,高铁不香了。
5月2日,铁路12306官网发布公告,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票价将迎来上涨。
一二等座涨幅20%左右,商务座最高涨幅接近40%。网友吐槽曰“曾在文综试卷上高歌的中国速度抛下了我”。
显然,当年的自豪感并不能抚平当下的经济痛感。
国铁集团表示,我这不是涨价,是市场化弹性定价。“三桶油”珠玉在前,国有垄断企业的“市场化”、“弹性定价”,都懂的。
大规模投资时说好的“公益性服务不算经济账”是不能作数的,最后还是要算账的。
这账肯定算不平。
2023年,国铁集团总营收1.25万亿元,税后利润33亿元,刷出了经营业绩的历史最高纪录。
可是,这个最高纪录的净利润率不到千分之三。
而国铁集团的债务总额超过6万亿,相当于两个恒大。
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都没法算。
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和维护高峰都是万亿级的支出,33亿的税后利润再加个0都不够填牙缝。
而且,高铁的固资几乎不具备市场流动性,就是卖都卖不出去的那种,没有腾挪的空间。
所以,涨价是必然的。
聪明的网友立刻想到了寻求替代,有说坐绿皮车的,有说坐飞机的。
可是,这多半也行不通。
都是铁老大的买卖,绿皮开多少、涨不涨,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至于飞机,航空业一直都是赔钱大户,这几年的日子过得比高铁还惨,打折促销的亏本买卖又能做多久呢?
公路就更别惦记了,国道恢复收费酝酿已久。
高速和高铁是上一轮大基建的孪生子,高负债、偿债高峰、维修高峰的三件套一件不少,能不涨吗?
大基建带飞的经济周期走到算账的下行区,哪条“战线”都很热火朝天。
民生直接相关的,燃气开了“第一枪”,理论上没涨,但是“误收费”了。
电力也难说,毕竟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替代也是用钱砸出来的……
眼瞅着一轮普涨在路上,经济学家们心心念念的通胀终于要来了。
涨价好啊,涨价了CPI就上去了,他们继续欢呼……吗?
壹
通胀是重要的经济指标,通胀最直观的指标是物价指数CPI。
人均经济学家的时代,“温和通胀是经济健康的表现”都是张口就来。
于是乎,去年“复苏乏力”,CPI指标不好看,各路专家都念叨起推高通胀。
CPI取代了GDP,俨然成了经济表现的头牌。
以至于CPI指数稍微跳一跳,各路专家就能开香槟庆祝“复苏来了”。
这举国热切盼望涨价、呼吁涨价,堪称经济史上的奇景了。
其实,中国推高通胀很容易,不就是涨价吗?
上游的基础产业几乎全部由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牵一发动全身,动个小指头CPI就能嗖嗖窜。
可是,这种表面数据的优化,并不是真实经济增长的活力体现,而是大规模资源错配后的病征表现。
还是以高铁为例:
高铁涨价不是高铁的真实市场需求大增,而是投资回报率过低不得不涨。
全国仅有京沪、沪宁、宁杭、广深港、沪杭和京津等6条高铁实现盈利。
其中只有京沪线是中长线路。
中国高铁4万公里总里程,具备盈利能力的不到3000公里。
即便是高铁第一现金“奶牛”的京沪线,投资回报率也不过尔尔。
京沪线的总投资2209亿,2023年净利润115亿元,20年收回投资。
投资净回报率5%也只是理论上的,因为2023年的净利率是历史最高记录。
的确,高铁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没有反映在财报数据上,给很多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但是,高铁的实际经营成本也没有反映在财报中。
高铁建设的大量投入来自地方财政补贴,高铁配套设施如站点建设和营运成本也来自地方财政。
也就是说,高铁对地方经济的长期增长效应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显着,甚至根本没有什么长期增长效应,反而成了地方财政的负担。
其实,只要有一定的常识感就不难发现高铁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高铁只拉人不拉货,所以高铁只有在人口稠密地区的中远途运输上有优势,才能产生长期的经济效益。
很多人口密度低、人口净流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通高铁并不会促进经济增长。
地方财政的投资收不回,连维护基础设施的钱都拿不出。
所以很多地方的高铁站点根本无法坚持营运,一两年后就关停了,甚至修完后就没有启用。
不管怎么强调虚头巴脑的“社会效益”、“长期贡献”,大规模的无效投资、负投资都是资源错配。
错配就要付出错配的代价,经济核算的账一定是要还的。
资源错配导致的现金流巨坑可以靠金融系统输血遮掩一时,却不能遮掩一世。
地方债到了极限,地方财政自顾不暇。
靠地方财政补的“暗亏”显化,国铁集团千分之三的税后利润率远远不够填坑,只能涨价。
如果只有高铁一家是这样的,那么问题还不大。
但是,前些年狂飙突进的大基建普遍如此,上游的涨价合力最终一定会推高CPI。
这种“通胀”压力是经济增长动力,还是拉低真实经济增长的成本压力?
但凡有生活常识的都不难做出判断。
贰
“温和通胀是经济健康的表现”,前提是要“通”,而不是只有“胀”。
经济运行是个循环系统,只有运行通畅,才谈得上压力转化为动力。
好比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在跑步机上跑几圈,血压提高、心跳加速都是身体机能健康的表现。
如果是一个中风、血栓的病人,血压上升、心跳加速可不是病好了,而是病情加重了。
一个经济体系中存在大量的资源错配,就是堵住经济循环的血栓。
这种情况下,人为推高CPI是很危险的。表现在微观层面就是收入不涨物价涨。
高铁涨个百八十块,到景区消费就得省个百八十块,甚至原来的出游计划取消了。
反正兜里就这仨瓜俩枣,各种基础公共服务的成本增加了,只能省别的。
最后,CPI上去了,民间消费和投资下来了。
谈何拉动消费、促进民间投资呢?
民间投资萎缩,经济动力不足,又得扩大财政投资规模。
可是,财政投资又投出一堆赚吆喝不赚钱的负资产,就堵得更厉害了。
这显然不是经济发展的正循环。
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不是通胀还是通缩,而是通不通。
经济堵点在哪里,民间投资的预期下降、消费信心不足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才是经济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经济循环的堵点肯定是绕不过去的,总是在纸面上的经济指标兜兜转转,用足脑力和嘴力搞“赢学”。
今天是GDP、明天是CPI、后天是汇率,一直赢一直爽。
可是,经济体感的现实痛苦一直不爽。
经济学家应该反思,这些年都在瞎忙啥?
叁
现代经济学理论千条万条,前提都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离开这个前提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在真空环境下搞永动机的纸上谈兵,结果就成了“涨价促经济”的笑话。
这样的笑话已经泛滥成灾了,什么“国债不是债”、“放水救经济”,都会被现实打脸。
国债不是债?
那发行个几万亿国债给国铁填坑不就得了?放水救经济,那就更干脆了,直接印个几万亿往高铁上继续堆。
真敢这么做,腾飞的不是经济,而是无锚货币和物价。
谬论可以靠诡辩续命一时,但是终将被现实打脸。
硬核涨价在路上,经济会因此改善吗?拭目以待。
经济发展没有绕道走的捷径,绕道的都是弯路。
尊重经济规律,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给市场主体充分松绑,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解。
高铁涨价,专家们想要的通胀来了……
| 人围观 |随便看看
- [亚洲] 大奶妹行驶的车里就干上了,真爽 [21P]
- 8月12日,星期一简报,每天60秒知天下
- [数字生活]当前农村青年的生存处境比其父辈当年更艰
- [亚洲] 野外肉体[25P]
- 我的女神别人的精盆 三十四[40P]
- 喷水动图[32P]
- [欧美] Puffy[30P]
- [宅男姬20250715] 来啊快活吧,越痒越搔越痒[112P]
- [原创] 怀念贵州少妇
- 美军重回阿富汗巴拉格姆空军基地? 与塔利班和解?
- [亚洲] 脸蛋挺可爱的高颜值妹子[39P]
- 饥渴的女人 [13P]
- [每日好诗]七律-喜老自嘲 and 秋夜[10P]
- 外企在对合约的尊重上,确实比起国内企业要好得多
- [动漫] [涩漫追番] [韩国漫画] 实习老师 94 [37P]
- [书帖合集]书法领域的“数字敦煌”,完整性与专业性堪
- 够骚的人妻[30P]
- [捞女游戏]被迫改名[情感反诈游戏指南],是捞女的胜利
- [写真] 陈佩奇辣妹日记诱惑迷人[26P]
- 个人收集的国外小姐姐精彩瞬间616 [340P]
- [亚洲] 美乳痴女OL设计师[114P]
- [动漫] [涩漫追番] [韩国漫画] 实习老师 64 [39P]
- [亚洲] 五彩斑斓正好配妹子的白[30P]
- [亚洲] 奶头很大的白嫩美乳[58P]
- 继续吃瓜:中日友好医院肖飞的出轨对象董袭莹被爆学历
- 每日微语报10月8日
- 全国人大代表贾晓亮:建议实行网证、网号{-----千古罪
- 个人收集的国外小姐姐精彩瞬间1194 [440P]
- 我喜欢她的丰满大奶子 上下都很嫩啊[19P]
- [亚洲] 大奶白嫩熟女一流的诱惑[50P]
- VOA|据报拜登政府拟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四倍 北京
- 内射日[50P]
- 个人收集的国外小姐姐精彩瞬间670 [360P]
- 新人贴——网聊骚女第四季——罕见的骚穴[30P]
- 一个97岁的人,是怎么背叛76岁的祖国的?
- 长三角和珠三角那个地区更适合普通人的发展呢?
- 为什么宋朝,流行“杀人祭鬼”的恐怖恶俗
- 2024年11月26日,历史上的今天和生活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