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知府刘锡、千户徐子懿闻讯,分别率兵包围了敌楼。倭寇则趁夜色制作木筏由东河突围而出,正巧在蛏浦遭遇返乡的御史钱鲸,将其杀害。之后,倭寇肆掠于杭州府于潜、昌化二县,就连杭州城内也大为恐慌。
七月,倭寇继续西进,至严州府淳安县时,因一路奔袭作战,百余人仅剩60余人。但倭寇非但不退,反而继续前进,由濠岭盘山进入南直隶徽州府歙县。

这支倭寇入明已经有一月时间,明军在各处碍口加强了守卫。在歙县关隘黄柏源口,徽州府在此隘口布置了官兵、民壮合计500余人,但他们见到倭寇后,全都逃走。倭寇极为轻松地自歙县流劫至宁国府旌德县。旌德县典史蔡尧佐率领兵士千余人抵御,但这场兵力极为悬殊的战斗却以倭寇取胜而终结。倭寇由旌德县南门攻入,屠掠县城后继续向北流窜。
倭寇抵达宁国府泾县时,知县丘时庸率兵在埤塘与其交战,再败于倭寇。
倭寇继续向北往宁国府南陵县行进,南陵县丞莫逞派300人防守关隘分界山,但这300人望见倭寇后不战而逃。倭寇得以进入南陵县城,大肆屠掠。此时,明军的各路援军赶到,而且一来就是三支:建阳卫指挥缪印、太平府当涂县丞陈一道、太平府知事郭樟等各自引兵赶到,在南陵县东门与倭寇遭遇作战。缪印率先攻击,以弓箭射倭寇,但这群倭寇竟然以手接住弓箭,把明军看得目瞪口呆,遂崩溃。
印等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遂俱溃。
《明世宗实录》卷424,嘉靖三十四年七月乙巳
只有陈一道率领芜湖兵士,没有逃跑,与倭寇死战到底,最终全部战死。
以上倭寇经过了淳安县、歙县、旌德县、泾县、南陵县,大大小小数战,明军要么战败,要么逃走,而倭寇竟然没有大的损伤。
为何这么说?因为接下来倭寇北上行进至太平府芜湖县,街市内的商贩、义勇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反而有了不小的收获:
各商民义勇登屋以瓦石灰礶击之,贼多伤者,遂奔去,各商兵下屋生缚二倭,斩首十级。
《明世宗实录》卷424,嘉靖三十四年七月丙辰
倭寇在这里损失了12人,仅剩下50多人往太平府而去。而这些倭寇转战一个多月,损失过半,却依旧在发起进攻。
倭寇50余人往太平府时,操江都御史史褒善派遣千户曾□督率乡兵前往御敌,在马厂与倭寇作战,惨败而归。倭寇继续北进,进逼应天府外围江宁镇。指挥朱襄、蒋升率兵前往抵御,这支明军总兵力不得而知,但肯定数倍甚至十数倍于倭寇,因为战斗的结果是:朱襄战死、蒋升受伤,明军战死者达300多人。
不能御,襄战死,升被创堕马,官兵死者三百余人。
《明世宗实录》卷424,嘉靖三十四年七月丙辰
此战过后,倭寇直抵南京城外,竟然以这点人攻打南京城,气焰极为嚣张。
其酋衣红乘马,张黄盖整众犯大安德门。
《明世宗实录》卷424,嘉靖三十四年七月丙辰
南京城毕竟高大,倭寇攻城无果,在八月之时南下,到达秣陵关。此处有应天府推官罗节卿、指挥徐承宗率领兵士千余人防守,但他们在倭寇到来之前逃走。千名士卒占有地形之利,以逸待劳,却不敢与50名倭寇作战,实乃让人痛心疾首。
倭寇顺利过秣陵关,到达应天府溧水县杨林桥,典史林文景率兵抵御,同样战败,县丞赵珠臣弃城逃跑。倭寇入城,宴饮住宿后方才离去。
其后,倭寇继续南下,一路流劫至应天府溧阳县,并向常州府宜兴县进发,听闻大批明军从太湖登岸来援,于是跨越常州府武进县,抵达常州府无锡县慧山寺,一昼夜间竟然奔走一百80余里。
最终在官兵的追击下,在苏州府浒墅关,应天巡抚曹邦辅率官兵将倭寇咬住。
当时,曹邦辅督率常镇兵备副使王崇古、苏松海防佥事董邦政、苏州知府林懋举、吴县知县康世耀等共同作战,曹邦辅立即进行部署:
分授信地,申主客应援之规。以崇古、邦政、宇率指挥张大纲、武生车梁蹑贼所向,遇敌先登,为正兵;懋举、世耀各领兵屯吴林庙之左,北护郡城,南扼贼冲,为援兵;生员陈淮等与严家兵、沙兵分突冲截,为奇兵;度贼走太湖,募水兵于湖滨东山巡检,领船数十艘往来探哨,为游兵。又度贼不走太湖,必分踪以牵制我师,或弃金帛于道饵我,严论毋离伍,毋拾遗。士皆股栗,殊死战。
《明世宗实录》卷424,嘉靖三十四年七月丙辰
此时的倭寇也感觉难逃一死,但仍在垂死挣扎。
十三日夜里,官兵射死五名倭寇,其余倭寇从小路沿山夜行,慌不择路,就抓住两名当地人为向导,想要出海而逃。这两人也颇有骨气,故意将倭寇带向闾门(苏州古城之西门),然后对着城上大喊:“我们把倭寇带往绝地,赶紧出兵来攻。”(两人之所以敢喊,是因为倭寇听不懂)
两人遂将倭寇引至实带桥,郭巷(今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借道)三面为水,倭寇在此被官兵围困,倭寇大忿,肢解了二人。

但这批倭寇仍然不可能束手就擒,于十六日夜,突围过五龙桥(五龙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横跨大龙港,为五孔石拱桥),奔梅湾而去。
二十日,奔灵严山(灵岩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北,太湖之畔)。
二十一日,官兵有了收获,通过搜寻、埋伏斩倭寇7级,倭寇趁夜奔凤凰池,倭寇仅剩40余人。
二十五日,倭寇奔木渎,复奔前马桥。
二十七日,曹邦辅亲督副使王崇古、海防佥事董邦政合力而攻,倭寇亦死战,我兵奋勇,严家父子五人为前锋,斩27级,明军损失也不小,指挥张大纲、昆山生员陈淮皆战死。倭寇趁夜遁至黄墅沙,想要渡太湖。但是湖上遍是明军巡逻船只,倭寇奔杨家桥,此时倭寇仅剩21人,躲在田野之中。武生车梁独以兵张两翼,鼓噪包围而来,倭寇从田野中逃走,车梁招明军主力而来,倭寇此时已经无路可逃,把金帛丢在地上,想要以此逃生,但却被明军堵在一绝巷中,明军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炮火、箭矢齐发,剩余的21名倭寇被全歼。
官兵追逼,武生车梁独以兵张两翼,鼓噪索之,贼遂出,梁招官兵还击,贼遗金帛诱我兵,陷一绝巷中,官兵围之,矢炮丛发,贼灭无遗。
《吴县志》卷54《兵防考二》
这支倭寇不过百十人,流劫于杭州、常州、徽州、宁国、太平、绍兴等府,并进犯南京,经行千里,明军损失多达四五千人。倭寇杀一御史、二指挥、二把总,入二县,历80余日才被消灭。
事后朝廷追责,处罚涉及兵部尚书一人,兵部侍郎一人,知府三人,府通判一人,府推官一人,府知事一人,知县三人,县丞一人,卫所军官46人,合计处罚文武官员共58人。
而此次倭寇的进犯南京之战,也促使了明军对倭寇的进一步重视,紧接着调拨粮饷,调兵遣将,军事改革,等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相机出台,抗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提问:今天的解放军战斗力如何呢?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