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自由散漫的北大

| 人围观 |

我本英雄2025-11-09 17:36:57

民国初年,人称八大胡同的常客是两院一堂的人,两院是国会参众两院,一堂就是京师大学,即北京大学。蔡元培长校之后,情况好了一点,但北大学生逛胡同依旧大有人在,逛的少了,大概率是因为钱紧,有钱的少爷,照样吃花酒,逛窑子。

北大的学风,一向自由散漫,老师只管讲课,从来不点名,而负责注册的员工,由于学生和座位是匹配的,只要你的座位有人,不管是谁,都算是你。而北大从来不乏旁听生和偷听生,所以,座位上一般都有人。至于考试,只要不叫白卷,至少会有六十分。钱玄同先生判卷,不看卷子,找来花名册,从六十分开始打,打到八十分,再重头打六十。千家驹回忆说,他有一次答卷,觉得老师出题不对头,不回答问题,骂了老师一顿,结果也得了六十分。张国焘回忆说,他闹革命,一学期一学期不到校,但也能毕业,而且几乎是全勤。

北大学生,有住宿舍的,也有在外租民房住的,不管住到哪儿,都没有人管,负责宿管的工友,只负责发灯油(当时还没有电灯),换灯罩,至于学生干什么,他们都不管。范文澜自己住一个房间,把钥匙丢了,懒得去配,就跳窗户进出,如是者两年,无人过问。至于把女生带回来睡,更是随便。还有女人在北大宿舍自杀的,学校也不管。

北大的入学考试不容易,但只要入了学,就没人管了,预科两年,本科四年,熬到年月,就可以毕业。有人说,只要入学考试过关,牵头牛进来,都一样能毕业。

这样的自由散漫,用功学习者其实不多,大多数人都在逛窑子、打麻将、逛戏园子中度过这六年。除了这些混子,就是一些热衷于政治的人,北大的学生,参与各种党派活动的人特别多,国会里各个党派的人,几乎都能在北大找到他们的人。这些人,自然也不用功,毕业或者干脆肄业之后,投身政坛者相当的多。

然而,无论哪一届或者哪一学科,都会有少数肯用功读书的人,北大那些优秀的教授,跟这少数学生,频繁地互动,这些学生,也是图书馆里的书籍的经手人,好书都被这些人借走了。

所以,总体而论,北大不如教会大学,但个别优秀分子,却相当的出类拔萃,北大的名声和地位,事实上就是靠着若干杰出的教师和少数学生撑起来的,居然经年不倒。

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只要有少数用功的学生,事实上也就够了。如果真的像模像样地管起来,北大也就不是北大了。这种自由散漫之风,一直延续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那里的学风依旧吊儿郎当,但是,有名出人才的原因,据在哪里读过书的人说(这里面,包括两个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就是因为有自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