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全球客商云集广交会,关税战下中国制造如何赢得人心?

| 人围观 |

大头亮剑2025-04-20 17:37:32

4月15日,是第137届广交会的开幕日。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广交会正面临关税战的考验。然而,从广交会的现场信息来看,这一届的广交会依然吸引了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广交会里客商云集,非常热闹。

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在广州正式开幕,并且每年举办春秋两季的广交会。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的广交会,在创立之初,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西方经济的封锁,为了打破这一个孤立的局面,广交会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广交会成为了中国走向世界、打通世界大门的重要窗口。

步入2025年,在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这一届的广交会也是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让全球制造业回流美国,让美国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然而,在加征关税的背后,美国的如意算盘,却被无情地打破了。

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苹果之所以死守中国市场,并不是看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优势,也不是看到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因为,在库克看来,中国已经成功转型,早已不局限于劳动力密集的市场,而是具备了技能密度优势的市场。

“技能密度”对大家来说,可能有些陌生。用通俗的语言分析,即单位面积或单位人数所拥有的技能或专业知识数量。一般来说,技能密度越高,反映出该地区在特定领域内的专业能力与人才储备越丰富。

举一个例子,苹果追求产品的完美性,对产品精密度、产品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凭借中国市场的技能密度优势,在中国市场,凭借专业人才过硬的专业本领,他们可以满足苹果的生产制造要求。

然而,到了其他地区,生产工艺与生产结果却无法满足苹果的要求。究其原因,除了中国市场之外,苹果几乎很难在其他地区找到一批拥有专业技能、过硬本领的团队。

在其他地区,也许每一年会给苹果公司节省了很多花费,但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无法满足苹果公司的要求,苹果在其他地区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更高,高端手机也只有中国市场可以制造出来,这也是中国市场技能密度优势的体现。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而且每一次加征的关税税率越来越离谱。即使面对美国的层层施压,但外国参展商、采购商却依然选择了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又是如何赢得人心呢?

中国制造赢得人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长期形成品牌口碑的过程。以美国为例,它想让全球制造业回流美国,却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太多的功夫。很显然,美国的宏伟目标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的发展壮大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过来的。从不断试错、不断创新,始终把产品质量、客户服务放到重要的位置之上。经过漫长的技术积累、研发创新,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核心竞争力。

从中低端产品走向高端领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脱胎换骨的过程。

长期投入研发,才能够换来当前的成果,我们不妨从中国企业的研发数据了解一下中国的研发实力。

以2024年为例,包括华为、腾讯、阿里、中国移动、比亚迪在内等中国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华为的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每一年通过高薪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够不断丰富企业的人才储备,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除此以外,中国制造强调工匠精神,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非常严苛。正因为“细节控”的特征,才能够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让中国制造的口碑得到广泛认可。

关税战下,并没有影响外国参展商与采购商来中国参展的热情。从广交会首日迎接的外国采购商数量来看,创出了历史同期新高,反映出外国采购商、外国参展商对中国市场、中国商品的高度认可。关税战下,谁可以赢得客户人心、谁可以提供优质的产品质量,谁将会赢得市场。

随便看看